德国是一个讲文明的国家,人们在公共场合都表现得很有修养;德国也是一个讲法制的国家,除了有相对完备的法律条文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许多规章制度。德国人对于规章制度的遵守,是既严格又自觉的。 有人曾经说过:德国人特别守规矩。这是因为他们总是喜欢让一部分聪明的人去制定各种规则,而普通百姓,只要学会遵守就行了。这样一来,德国人的规章制度就越来越多,而百姓则越来越不用动脑子,多数德国人只将按规矩办事作为生活的准则。
虽然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夸张,但某种程度上确实也反映了德意志民族性格中对规则的尊重和自觉维护制度与秩序的性格特征。
走在德国的马路上,从来看不到有人闯红灯。汽车到了人行横道线前,不管是不是绿灯,只要看到有人要从人行横道上过,就会自觉的停下车来让行人先过去,更不可能在亮着红灯的时候就闯过去。
行人也是这样,即使夜深人静,马路上没有往来的汽车,穿越马路时只要看到红灯亮了,行人同样自觉地等在那儿,一直到绿灯亮了才会穿越马路。
德国人对于交通规则的自觉遵守,在中国人看来有点近乎于刻板。但就是因为有了这种自觉性,我们才能看到德国城市交通管理的高效率。
在德国的城市,你很难看到一个在十字路口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却能见到车如流水、各走其道、井然有序的场景。这不光是德国城市交通管理得好,政府在节约人力资源、降低执法成。
本方面也做得很有成效,更主要还是说明德国人在严守规章制度方面的自觉性。不像我们中国,有了红绿灯仍然需要交警。有的地方交通繁忙路口,上下班高峰时段,交警往往还不是一个两个。这究竟是不是如有人所说的那样“中国人还不适应法治?得有人去管才会遵守秩序”?看来在这方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改进政府的执法水平是很关键的。
在德国,乘坐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都没有专人售票,乘客都是自己去售票机上购买,全凭自觉。只有在偶尔的情况下,公交公司才会派人来检查乘客的车票。公交车上不允许吃冰淇淋之类容易弄脏车辆的食物,不准大声喧哗,也不能大声地接听或拨打手机。这些规定都被视遵纪守法为高伦理原则的德国人自觉地遵守着。
德国城市里的出租汽车,都是按规定在城区各个“候车点”里排队等候的,并不像国内的出租车满街跑着招揽乘客。德国市民要乘出租车,一律按规定用电话要车。
对于德国人来说,规章制度高于一切。“与对原则之忠诚紧密相联的,是德国人对秩序的偏爱。在德国人看来,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是有秩序的。秩序统帅世界,秩序是人生的一半,秩序是万物的灵魂。没有秩序的地方,也就不会有胜利。
德国人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是“一切都符合秩序吗?”就跟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你吃过了吗”一样。这可以说是德国人对秩序的一种执著。
德国人视秩序为生命。人们不仅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时时处处都自觉地按规定恪守秩序。对德国人来说,秩序就意味着高效率。出于对秩序的偏爱,大多数德国人在这方面嫉恶如仇。他们通过控告违反规章和秩序的人来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
比如在公路上行车,德国人对占用汽车超车道的时间就有明文的规定:汽车行驶在超车道上的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一旦超过了5分钟,其他司机就会向交通部门举报。被举报的人将会受到严厉的交通违章处罚。
在德国,每个人的“公民意识”都很强。民众的契约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深入人心,严守规章制度、遵守公共秩序被视为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这种义务还包括让别人也尊重秩序并恢复秩序。在他们看来,只有当规定和秩序都被遵守的时候,世界才会出现和谐。
总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已成了每个德国人的一种天性。对于大多数德国人来说,尊重他人与尊重规则,在他们的心目中才是重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