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620年,就有少数德国移民开始随着荷兰人的移民队伍来到北美洲大陆谋生,开始在荷兰人的殖民地新阿姆斯丹地区暂时落户;他们是一些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不少人有一技之长。1683年,13个信奉梅农教派的家族在宾夕法尼亚的日耳曼城(即今天费城的一部分)建立了个永久居住区,从此德国开始在北美洲大陆扎根。 大批德国移民是在19世纪涌入美国的。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在整个19世纪里,移民到美国的德国人高达500万,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在这个时期进入美国的移民。1900年,在美国的德意志后裔人口已达到800万。在美国移民群体当中,德国移民是当今大的民族群体之一,约占美国人口的1/4。德国移民大批进入美国之后,所带来的德国语言文化对美国英语产生了重大影响。门肯在《美国语言》一书中写道:“在所有外来语中,德语对美国英语在词汇上贡献大。”①德国移民跳舞、打牌、游泳、玩保龄球等,组织了军乐队、交响乐团和各种合唱队,还把啤酒、糕点、香肠制作方法在美国推广,因此,极大地改善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例如,号称美国“啤酒之都”的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啤酒生产企业,早就是由德国移民创办的,如今这里的啤酒产量约占全美啤酒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在美国十分畅销的许多啤酒品牌如“Miller”、“Lite”以及已经引进中国多年的“Blue Ribbon”(“蓝带”牌啤酒)就是在密尔沃基早创牌生产的。
德国的传统文化随着不断与美国英语文化密切接触而深刻影响着美国英语。德国移民的生活方式不断融合到英国移民和其他民族移民的生活习惯中去,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般特征。如今,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连锁店所出售的汉堡包等快餐以及美国人过圣诞节的喜庆活动和平时生活中不可少的牛肉香肠、啤酒、各种面包等,都与德国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
美国英语早从宾夕法尼亚定居的德国移民那里借用了不少德语词汇,如sauerkraut(泡菜)、spuke(鬼魂)、noodle(面条)等。
美国英语从德语借用的词汇还有很多,例如:hamburger(汉堡包)、stollen(果子面包)、sauerbraten(腊炖牛肉)、beer soup(啤味汤)、hockbeer(博克啤酒)、frank furter(法兰克香肠)、Christmas tree(圣诞树)、Kris Kringle(圣诞老人)、quartz(石英)、zinc(锌)等。
移民到美国的德国人非常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曾经有一段时期印第安纳州的法律是用德文颁布的。在德国人的风俗习惯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同时,德语词汇也大量进入了美国英语。例如,19世纪中期在美国开始流行的糖霜奶油生日蛋糕(birthday cake covered withfrosting)就是从德国北部地区传人美国的,然后在19世纪末又传人英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甚至传人中国,可见此习俗已长盛不衰。
19世纪90年代,在美国有八百多种德文出版物。人们曾引以为骄傲地夸耀说,除柏林和维也纳外,纽约城内讲德语的人要比全世界其他任何一座城市讲德语的人都多。
美国人平常总喜欢用形容词“lonesome”来代替“lonely”(孤独的)。
虽然“lonesome”在英国英语里至少在17世纪还可以找到它的踪影.但是美国人普遍使用“lonesome”则应归功于德语“einsam”一词。假如让一个德国出生的美国人在“lonesome”和“lonely”之间选择的话,他总会倾向于使用前者,因为该词的第二个音节使他联想起母语的后缀“-sam”。令人奇怪的是,尽管“lonesome”在美国普遍流行,但是英国人似乎更习惯于用“lonely”,而不是“lonesome”。
(责任编辑:admin) |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