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活动 > 德语新闻 >

中世纪德国文学

时间:2014-11-14 11:35来源:江苏朗阁外语培训中心作者:Peter
中世纪德国文学

   随着历史的脚步一步步向前迈进,日耳曼文化在德国土地上几乎湮灭殆尽,日耳曼文化的残余则换上了基督教的外衣,改头换面继续存在于德国文化之中。中世纪的德国文化与欧洲其他各国文化一样,为突出的表征是基督教思想对其他精神领域的渗透和控制,所以欧洲的中世纪也被称为“信仰的时代”,信仰问题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灵魂是否能够得救的头等大事,而日耳曼人又被认为是特别富于宗教精神的民族,对于属灵的问题特别敏感,因而对于宗教问题特别狂热。德国人接受基督教之后,基督教的观念浸透了德国社会,从城市面貌来看,德国传统城市的市中心都有一座宏大的基督教教堂及教堂正门前的一个市场(Marktplatz)。教堂位于市中心,既体现了基督教的,也体现了基督教的人世精神,与我国佛教和道教寺庙往往雄在深山老林中大相径庭.

    与整个文化的走向相一致,中世纪的欧洲文学,尤其是在早期,浸透了基督教的观念。尽管世俗精神不甘寂寞,寻找一切机会表现自己,但是毕竟受到时代精神的强劲制约,难以突破整个文化氛围,只能伺机借着宗教的旗号崭露头角、出头露面。中世纪早期的德国文学,除了具有欧洲文学的基本特点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即缺少题材上的独创性,大量从境外,特别是从文化发达的法国普罗旺斯等地区“输入”文学题材。
    本来,这个时期的欧洲还没有形成民族国家,文学的民族性并不凸显,所以也没有民族文学的概念,文学创作的题材相互借用是很常见的事。例如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就在欧洲广为流传,而且每流传到一个地方,就经过当地艺人的加工,于是就多了一个版本。但是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法国则是通过大量输出文学体裁和题材,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从历史上看,鄂图一世治下的德国,正处于扩张欲强劲的时期,各宫廷都在厉兵秣马,准备跟随皇帝南征北战,因而贵族子弟不屑与文化为伍,能够识文断字的贵族子弟寥寥无几。
    而法国的发展则截然不同,国王、诸侯、教会以及早期市民四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比较均衡,所以法国社会比较安定,法国人得以较早地建立民族国家。在后来的君主专制时期,法国人更是独占鳌头,不但在政治上创造了君主专制体制,还使分散的国力集中在国君的手中。在统一的民族国家的保护下,法国人的能量和精力可以较大地投人到经济发展当中,法国人的文化建设也乘着这股东风在欧洲一枝独秀。
   法国人在文化当中的领先地位是明显的,德国文学当然意识到这一点,或是有意、或是出于无奈,从法国大量引进体裁和题材,唯法国文学马首是瞻。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8世纪,随着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创造德意志民族文学的呼声才高涨起来,在德国浪漫派文学中达到高峰。中世纪的德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骑士文化和早期市民文化,以及主要体现在建筑上的罗曼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中世纪的德国文学则经历了三个阶段:(1)宗教文学;(2)骑士一宫廷文学;(3)早期市民文学。
    以上就是“中世纪德国文学”的相关介绍,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学习“德语学习课程的计划,请直接点击右侧在线咨询,网络预约还有更多惊喜。
(责任编辑:admin)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欧风课程推荐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2005-2019年 江苏朗阁外语培训中心 苏ICP备110480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