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时期教育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一)建立在社会等级制度上的教育教育的机构,内容和方法,都依社会等级而不同。大体上说,武士阶级的教育跟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商人组成的平民阶级的教育不同。对不同职业和阶层以及不同社会阶级也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不过,在德川时期的后半期,想学习的青年人,不论属于哪个阶级,大多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提供这种教育机会的私塾(私立学园)明显地繁荣起来了。
(二)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组织的教育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特别是从十八世纪以后,出现了这样一些学校形式:藩校(封地学校),主要是为武士家庭,也就是为统治阶级的儿童和青年设立的学校,寺子屋是给农民和市民①的子女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乡学,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公立性,它特别迎合地位较高的农民家庭的需要,私立学园是由个别学者设立的。在所有这些学校里,男女之间和社会各阶级之间在实际上都有显着的区别。除寺子屋和某些私塾外,都不招收女生。
(三)通过民众团体进行教育虽然学校教育扩大了,但它还没有包括社会上进行的所有的教育活动。每一个社会等级都力求在家庭和当地的社团内努力培养孩子,使他们在通常的生活方式,职业技巧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得到个人的发展。佛教寺庙和各地神道组织这类盛行的宗教机构,以及儒教和国学的支持者们,也都广泛从事教育活动。随着这些活动,各种流行的伦理思想也系统化了,主要的是武士的武士遭精神,强调忠诚和重视荣誉;还有报德教①以及“石门心学"②是对一般民众的,强调勤劳和俭朴。所有这些教育活动,对许多人个性发展的影响都比学校教育为大。
|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